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目录 | 2022年第8期



当期目录

主编寄语

构建文献数据基础制度

曾建勋

数据科学

基于黄河流域专题数据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关联模型构建研究

孙叶华,刘桂锋,陈帅印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关联研究——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为例

陈帅印,刘桂锋,刘 琼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刘嘉琪,任 妮,刘桂锋

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

张 立,李彤钰,朱多刚

高校研究数据汇交登记整合管理机制研究

都平平,李雨珂,陈 越

用户与服务

开放与融合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平台建设研究

王 欣,董洪光,刘 峥

德国国家开放获取项目研究及启示

周 雷,张士运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与启示

李 梅

知识组织

文化传承视角下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组织研究

李迎迎,孙玉琦

主编

寄语

构建文献数据基础制度

曾建勋

向上滑动阅览

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如何推进文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流通交易,充分释放海量文献数据对知识生产的战略价值,彰显文献数据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属性,成为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议题。


第一,完善文献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用途、数据敏感程度等,推进公共、企业与个人文献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通过数据确权激活数据资产,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对应的权益和责任。通过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完善文献数据产权界定、转让、使用、保护等规则,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开放、动态的文献数据产权体系,建立文献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遵循安全与发展并重原则,把安全治理贯穿文献数据采集加工与开发利用全过程,既保证数据安全又对数据进行有效传播和挖掘利用。


第二,倡导文献数据多源融合与协同开发。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文献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加工,提升文献数据资源处理能力。组建数据协同开放联盟,推动基础公共文献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实现“数据孤岛”的连通,改变公共文献数据的“部门所有制”,尽可能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和市场开放,提升公共文献数据开放水平,强化高质量数据供给。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文献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通过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推进公共文献数据依法、有序、规范加工利用。建立互联共享的公共文献数据应用系统,发掘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第三,统筹文献数据价值释放和版权保护。文献数据只有通过流通交易过程才能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开放共享。需要探索文献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文献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文献数据定价体系。适应不同类型文献数据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创新文献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建设规范的文献数据交易市场。促进文献数据要素按市场评价、按贡献获得报酬,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文献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打通文献数据流通壁垒。鼓励市场力量挖掘文献数据商业价值,推动文献数据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文献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文献数据需求,解决文献数据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难点、痛点,释放数字生产力。


总之,文献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本,成为数据要素,需要构建完善的文献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对文献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提高文献数据治理能力,构建新型文献数据基础设施,培育发展文献数据交易平台,完善文献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合规和监管体系,促进不同场景下文献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破除文献数据价值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文献数据交易效率,协同推进文献数据要素的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

基于黄河流域专题数据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关联模型构建研究

孙叶华,刘桂锋,陈帅印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是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载体,是科学数据汇集管理、开放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黄河流域专题数据,设计关联元数据,研究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科学数据集元数据的关联关系,构建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关联模型,尝试从完善自然资源监测数据、提升流域内灾害防控与应急能力、助力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4个方面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关联模型的构建研究有助于实现不同领域科学数据之间的互操作,增强数据流通,促进科学数据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引文格式:孙叶华,刘桂锋,陈帅印. 基于黄河流域专题数据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关联模型构建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2-10.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关联研究——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为例

陈帅印,刘桂锋,刘 琼

科研范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研人员数据意识的增强使得科学数据的价值逐渐升高,而关联研究是为了研究不同知识、不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潜在规律。探讨数据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关联应用能够推动科学数据高效流通、提高数据的应用能力。本文基于元数据,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为数据来源,通过对该平台的数据论文及相应的期刊论文进行关联的特征分析,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关联应用模式的研究。

引文格式:陈帅印,刘桂锋,刘琼.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关联研究——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为例[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11-18.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刘嘉琪,任 妮,刘桂锋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有助于“盘活”政府数据资源,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智慧型政府。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从政府层面通过颁布政策的方式为数据开放共享提供支持与保障有其必要性。就目前看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已制定相关政策,但政策中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当前政策,结合已有政策的不足构建出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内容体系框架。

引文格式:刘嘉琪,任妮,刘桂锋.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19-26.

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

张 立,李彤钰,朱多刚

多元共治背景下,政府数据作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判断参考和研究依据,能够为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府数据开放体系有利于促进数据的市场流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本文基于对研究热点和实践趋势的归纳演绎,提取出包括内容、政策工具、权利边界、开放流程、行政层级、价值共创在内的六维解释逻辑,总结出研究和解构政府数据开放的3种实践机制,即平台运行机制、行政分层机制、技术赋能机制。研究旨在为政府数据开放提供实践指导,为政府数据开放体系建设提供结构化调试的新思路。

引文格式:张立,李彤钰,朱多刚. 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27-35.

高校研究数据汇交登记整合管理机制研究

都平平,李雨珂,陈 越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提到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数据汇交制度,这为数据的汇交管理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梳理研究数据汇交与登记的相关政策与法律基础的前提下,分析研究数据汇交与登记的作用,提出高校研究数据汇交登记整合管理机制,并对该机制的实施提出建议。

引文格式:都平平,李雨珂,陈越. 高校研究数据汇交登记整合管理机制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36-41.

开放与融合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平台建设研究

王 欣,董洪光,刘 峥

如何在开放与融合的背景下建设学术出版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学术出版界及整个学术交流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近十年国外在收购业内技术公司、布局智能计算、进军开放业态及融合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学术出版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在开放背景下鼓励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回归国内平台、积累规模化服务能力,在我国算法治理体系下推动平台智能计算核心技术应用、提升深度服务能力以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分阶段实现平台传播能力建设等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国内学术出版平台分阶段、差异化、跨越式发展,有效支撑科技创新。

引文格式:王欣,董洪光,刘峥. 开放与融合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平台建设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42-49.

德国国家开放获取项目研究及启示

周 雷,张士运

在系统梳理德国国家开放获取项目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科研人员、出版物等角度出发对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德国国家开放获取项目具有涵盖开放获取整个周期、出版模式创新、出版物种类多样、强调工程和社科领域开放获取、重视开放获取监测等特点,并从设立开放获取国家级研发专项、加大对开放获取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开放获取前沿探索力度等4个方面,对我国加强开放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引文格式:周雷,张士运. 德国国家开放获取项目研究及启示[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50-56.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与启示

李 梅

在OA政策的驱动下,大学图书馆开始扮演数字出版者的新角色以促进数字学术交流发展。本文全面介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影响,从紧密结合OA政策的出版服务、融入研究活动全过程的支撑服务、多途径的资金支持、全新的数据出版服务以及出版素养教育服务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基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模式,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创新路径:加快图书馆向数字出版者角色转变、基于机构知识库出版、多种方式扩大开放获取程度、智能技术推动图书馆出版服务创新发展、引入协同出版理念。

引文格式:李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点与启示[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57-64.

文化传承视角下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组织研究

李迎迎,孙玉琦

馆藏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保护和文化利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对馆藏文物知识进行有效组织,以满足用户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馆藏文物知识的需求。通过构建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从中粒度以及细粒度层面设计馆藏文物知识组织方法,并以馆藏文物的典型代表“后母戊”青铜方鼎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研究发现,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对明确馆藏文物知识库分类管理机制、建立馆藏文物知识体系开放共享机制、完善馆藏文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馆藏文物软硬件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引文格式:李迎迎,孙玉琦. 文化传承视角下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组织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8):65-72.


往期 · 回顾

往期目录 | 2022年第7期

往期目录 | 2022年第6期

往期目录 | 2022年第5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官网http://www.dlf.net.cn

邮箱|DLF@istic.ac.cn

电话|010-5888232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期目录 | 2022年第8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